为充分展示、交流和总结我国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拟定于2013年4月21-25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安芷生 常印佛 戴金星 丁仲礼 冯增昭 傅家谟 郭令智 贾承造 蒋 志 金振民 李曙光 林学钰 刘宝珺 刘嘉麒 刘若新 莫宣学 沈其韩 孙 枢 王德滋 谢先德 薛禹群 叶大年 於崇文 翟明国 翟裕生 张本仁 张国伟 周新民 朱日祥
主 任:刘丛强 陈 骏
副主任:胡瑞忠 柴育成 范尉茗 徐义刚 王成善 朱立新 邹才能 王汝成
鲍志东 曾志刚 初凤友 戴塔根 党 志 邓小林 董发勤 杜定全 杜建国 杜杨松
樊祺诚 范洪海 方维萱 冯新斌 葛良胜 耿元生 郭进义 韩润生 候增谦 黄 标
姜常义 金 巍 琚宜太 李胜荣 李延河 李院生 李子颖 梁 涛 廖立兵 廖香俊 刘 羽 路远发 马昌前 毛景文 孟庆任 倪 文 彭明生 彭平安 钱建平 石学法 孙 敏 孙晓明 孙永革 唐跃刚 汪立今 王 剑 王世杰 吴福元 吴敬禄 夏 斌 邢光福 徐夕生 徐学义 许文良 杨经绥 杨良锋 杨树锋 姚玉鹏 张德会 郑海飞 郑和荣 周美夫 周少平 周新华 周永章 朱立军 朱筱敏 庄育勋
3.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郑永飞
副主任: 周卫健 高 山 邓 军 王焰新 倪师军 王京彬 金之钧 蒋少涌
毕献武 陈衍景 代世峰 董海良 范宏瑞 高 抒 葛良胜 何宏平 洪业汤 黄 方 季峻峰 解习农 李春来 李和平 李献华 李 忠 连 宾 林畅松 林杨挺 刘 耘 刘传周 刘文汇 刘勇胜 鲁安怀 倪 培 漆 亮 秦 勇 孙卫东 魏春景 肖益林 熊小林 许继峰 杨进辉 叶 凯 张宏福 张立飞 张泽明 赵子福 朱 晨 朱祥坤
副秘书长:刘莉 倪培 刘强 杜杨松 郑建平 夏群科 刘建忠 李红艳 喻晓冰
内 容:①微生物形成矿物作用;②微生物分解矿物作用;③微生物转化矿物作用;④微生物协同矿物作用。
内 容:①矿物的表-界面性质研究;②矿物表-界面反应行为与过程研究;③相关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如计算模拟技术、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等)。
召集人:刘宝珺、王成善、林畅松、高抒、王剑、李忠、彭平安、罗平、解习农
内 容:①从源、汇到盆地的沉积系统(具体召集人:高抒、解习农);
②构造、环境及气候变化的沉积响应(具体召集人:王成善、彭平安);
③盆地动力学与构造古地理演化(具体召集人:林畅松、李忠)。
内 容:①超高压与超高温变质作用及动力学;②变质作用过程与p-T-t轨迹及热力学模拟;③变质、变形、岩浆相互作用及造山带构造演化;④变质反应与矿物微区化学;⑤变质地球化学动力学与汇聚板块边缘的物质转换。
内 容:主要聚焦于大洋和大陆俯冲带之上以及弧陆和陆陆碰撞造山带中发育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倡导矿物微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与传统岩石学之间的结合,鼓励区分不同时间和性质地幔熔融对地壳生长和再造的贡献,期望揭示岩石成因与板块构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
召集人:徐义刚、樊祺诚、张招崇、钟宏、马昌前、宋谢炎、王焰
内 容:①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活动;②板内岩浆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③大规模岩浆喷发的环境效应与生物灭绝;④地幔柱成矿系统
召集人:孙卫东、叶凯、陈福坤、宋茂双、杨晓勇、刘曦、丁兴、凌明星
内 容:与板块俯冲相关的成岩成矿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但不局限于)大陆深俯冲和洋壳俯冲过程中的变质作用和流/熔体作用、成岩成矿过程中板块俯冲的印迹、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分异过程和机制、板块俯冲的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等
分会场8:岩浆作用及成矿过程的壳、幔“二人转”分会场
内 容:①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事件幕(岩浆活动事件幕)与成矿作用事件幕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产物的时空分布规律;②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与深部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多层位岩浆-热流体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成矿组分富集成矿过程的制约;③幔源岩浆的分异演化与壳幔同熔和(多层位)岩浆-热流体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成矿组分富集成矿过程的制约;④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过程;壳幔岩浆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识别。
内 容:①深部流体/熔体交代作用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证据;②深部流体/熔体的来源与性质;③流体/熔体深部循环过程与壳幔相互作用;④流体/熔体交代作用微观机制探讨;⑤流体/熔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实例讨论;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演化历史中的流体/熔体交代作用
内 容:①各类地质(热液成矿、岩浆、变质、沉积、油气成藏、构造运动)过程中的流体行为与作用;②地质流体循环及与重大灾害孕育机制的关系;③地质流体实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
内 容: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和找矿预测理论、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覆盖区和深部矿产探测理论和技术方法、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内 容:①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最新成果;②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金矿床找矿勘查的新进展和新发现;全国主要金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研究;③探讨交流不同地质地理景观区、不同类型金矿床找矿勘查新技术和新方法;④中国金矿资源潜力与勘查远景;⑤重要金成矿集中区深部(第二富集带)成矿与勘查问题;⑥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与勘查系统;⑦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理论、技术与方法。
分会场13:地表关键带过程和物质循环与气候-生态-环境变化
内 容:①岩石风化和成土速率定量的核素和U系地球化学研究;②关键带过程的同位素(传统与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③岩石矿物风化、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机制;④流域风化、物质循环与流域地质-生态系统;⑤关键带过程与大气温室气体(CO2、N2O、CH4)变化;⑥全球构造-气候-风化-大气CO2相互作用机制;⑦碳-氮-硫耦合循环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效应;⑧风化成土过程中的物质迁移转化、物质平衡及其对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影响。
内 容:①人为活动释放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在水、土壤、大气环境中的迁移、积累、和转化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②自然作用释放的无机和有机物在水、土壤、大气环境中的迁移、积累、和转化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③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影响的识别;④环境中微量物质和同位素的分析测试技术。
杨进辉 jinhui@mail.igcas.ac.cn,
内 容:微区同位素分析及地质演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但是不局限于)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二次离子质谱技术最新分析方法以及微区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地球化学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分会场16: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馏理论、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
召集人:肖益林、黄方、朱祥坤、张宏福、刘耘、刘卫国、孙卫东
黄 方fhuang@ustc.edu.cn;0551-3607810
内 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但是不局限于)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理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最新分析方法以及在地球化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分会场17:Re-Os同位素体系在地幔与壳幔相互作用中应用
召集人:许继峰、刘传周、徐夕生、漆亮、孙亚莉、周新华
内 容:①地幔物质Re-Os同位素体系定年方法与理论;②地幔物质Re-Os同位素示踪和演化;③硫化物体系Re-Os同位素行为与应用;④激光微区硫化物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与应用; ⑤超低含量地质样品Re-Os体系分析技术
召集人:朱 晨、刘 耘、陆现彩、张毅刚、朱润良、倪怀玮
内 容:①地质流体和熔体的物理化学演化及其与矿物岩石的反应;②矿物的结构、性质和相变;③流体-矿物间稳定同位素分馏;④计算地球化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
分会场19:成岩成矿机理和岩石圈深部过程的实验与地球化学约束
召集人:许文良、熊小林、章军峰、郑海飞、李和平、周永胜、唐红峰
内 容:地球化学数值模拟、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相变和流变、矿物-流(熔)体反应、水(熔)-岩相互作用、岩石部分熔融实验和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物性测试等内容。
(十)常规与非常规化石能源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召集人:金之钧、邹才能、郑和荣、胡文暄、鲍志东、刘文汇
内 容:①优质烃源的形成分布、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成烃生物组合;②油气聚集保存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及油气形成、成藏与保存的地球化学过程;③页岩油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④天然气水合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探开发;⑤有机岩石学煤系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勘探、开发与利用。
分会场21:非常规油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科学问题
内 容:①非常规油气生成地球化学:源岩生烃全过程、残余烃评价及转化、裂解气形成机理;②非常规油气储层矿物岩石学特征:非常规油气储层矿物岩石组成、微-纳米孔喉储集空间、有利储集体演化与形成、有利储集体评价与预测;③非常规油气聚集地球化学:气液固相互作用、油气赋存状态、源储时空匹配、流体压力特征、油气演化与保存;④非常规油气分布规律及资源潜力: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参数与方法、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非常规油气核心区评价与“甜点”优选。
内 容:①煤岩学及其应用;②煤结构与利用;③煤层气及其开发;④煤中矿物及其共(伴)生矿产资源;⑤煤地球化学;⑥煤田地质学。
分会场23:月球、火星、小行星的形成演化与深空探测
内 容: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形成与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以此为目标的深空探测技术需求和地面实验室分析技术需求。通过学术讨论,促进地球化学与深空探测之间的交流,从而加强月球等深空探测工程的科学研究,并为我返回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作好理论和关键分析技术的准备。
1. 会议注册:全部在网上注册, 注册地址:www.csmpg.org.cn/学术会议系统。
注册时请注明是否做口头报告以及参与讨论的分会场,并请同时将报告提名提交分会场召集人。
2. 征文:会议拟编辑论文摘要集,并在《高校地质学报》上刊出。论文摘要不超过3000字(限2个版面内),可附必要的表格,无图和文献。请将电子文档(word格式)通过会议注册系统提交。
(1)学术研讨:包括大会学术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和展板三部分。大会学术报告由学术委员会根据有关学科前沿和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邀请有关专家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将根据提交摘要作者的要求,并结合摘要内容予以安排,同时将结合有关学科前沿邀请有关专家做主题报告,以及第14届侯德封奖获奖人报告;展板将根据论文摘要情况安排,并请按照规定尺寸自行打印(120cm×80cm,不超过4块),在规定的时间和展位上张贴。
(2)野外地质考察:会议将安排三条地质考察路线—— ①九华山花岗岩地质考察(3天),②黄山花岗岩地质考察(3天),③苏州花岗岩地质考察(3天)。请在注册时选定。
1. 会议注册费:与会的我会会员(包括终生会员、年度会员和学生会员)代表和学生(不包括博士后)将得到注册费上的优惠。具体见下表:
类 型
| 参会代表
| 参会学生
|
非会员
| 我会会员
| 非会员
| 学生会员
|
网上注册
| 1400
| 1200
| 700
| 600
|
现场注册
| 1600
| 1400
| 800
| 700
|
注:汇款时请注明“14届年会,姓名注册费和版面费”,并在汇款成功后将汇款回执传真至0851-5895823。
会议拟定为2013年4月21-25日在南京召开,具体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中说明。
2012年11月15日:会议第二号通知,开放网站会议注册及摘要提交
2013年03月20日:会议注册费缴纳优惠截止日期
2013年03月25日:会议第三号通知(网上发布)
会务组成员:周园园 袁玉珍 周倩 梁晓 刘莹 龚超颖
周 倩,0851-5893143,zhouqian@vip.skleg.cn
梁 晓,0851-5895849,liangxiao@mail.gyig.ac.cn
欢迎我会会员和广大地学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
2012年9月25日